香港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 解学辉
  • 日期:2020-01-06
  • 15300

20159月至20172月,作为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一员,有幸在香港度过了我博士生涯的一年半时光。感谢国科大给我们提供了众多国外及国内学习交流的机会,我选择了香港,香港也回馈给我难忘的人生体验和回忆。与欧美等国相比,香港更近更亲切,在中国领土上体验别样的国际化教育,使得我们交换生能够更迅速的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一年半的学习交流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提起香港,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关键词:一国两制、亚洲四小龙、东方之珠、金融中心、美食之都、购物天堂等等。香港不大,陆地面积仅约为北京的1/6,却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西文化汇流的聚点,高度的文化差异造就了香港这个国际性大都会,是公认的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包罗万象,是个浓缩的精华的世界,是繁华热闹的不夜城。香港教育资源优越,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老师和学生。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城大(CityU),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龙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的八所大专院校之一,获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学校原为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资格,并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根据2017年英国QS大学排名,城大位居全球第49位,并被评为全球最佳50所创校未满50年的大学第4名。

城大校园总面积共15.6公顷,不是特别的大,建筑都比较紧凑,却应有尽有,包括三个主教学楼(AC1,AC2,AC3)、康乐楼、蒙民伟楼、方润华楼、郑翼之楼、学术交流大楼、桃源楼、综合运动场馆,以及两座高级教职员宿舍(南山苑、德智苑)及学生宿舍。学校开设7个学院的130多个专业学科和1个研究生院,在校学生约20,000人,其中6500人是研究生,教职员工逾4000人,拥有9位世界级院士。

校园位于九龙塘,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紧邻又一商业城区,交通便利,在此生活很方便。虽然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但香港的一切都不陌生,周围的同学大部分是大陆学生,都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经历。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都很容易获得帮助并解决。和国内太相近似乎失去了外出学习交流的优势,但香港高校的全英文授课环境足以弥补这一缺点。以我修读的博士课程为例,印象最深刻的是计算机系Antoni老师的Machine Learning课程,全英文的教学,满屏的数学公式书写足以令人头脑发胀,复杂的课后作业也让人头疼不已,而自由组队的编程项目实践及讲演更是对知识掌握、交流沟通及个人演讲的挑战。这门我遇到过的最难的课程曾让我和其他同学都备受煎熬,却也受益匪浅,仅仅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机器学习基础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除了课程,在城大最珍贵的收获是多了1位认真负责的导师及10多位可爱的同学。我的香港导师是计算机系的Rynson老师,他每周都会组织一次大组会,每次由一位同学英文讲演论文或自己的工作,最后讨论阶段参会者必须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这种方式督促我们认真思考并深入交流。除此之外,每周Rynson都会约见个人汇报,实时关注每个人的科研进展并针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交流,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整个组的学生,虽然很累但都更加刻苦积极向上,因为导师比我们付出的更多。组内的十多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思维的冲突,看问题角度会不一致,使得大家都很独立,同时又都很善良热情,出现问题都会一起努力解决,并随时提供帮助。

学习之外,在港校读过书的同学,都对香港学生独特的社团文化感触颇深。香港高校的学生社团种类繁多,有院系学生会、各个专业学生会、诉讼学生会,还有各种以兴趣分类的学生会,诸如动漫,街舞,中国传统文化等。社团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如各种派对,各种运动比赛,也有社团与社团之间的比赛活动。城大也是如此,不过对于去交流的博士生而言,对这些活动大多仅仅处于参观见识阶段。无论如何,城大年轻活泼的气氛还是深有感触,热闹的社团招新区、安静的图书馆、活跃的课堂、被教学楼围绕的露天游泳池、水晶石般的多功能大楼都构成了属于城大的奇特的风景线。

总之在香港的经历是最为独特的回忆,维多利亚港和太平山顶的夜景至今难忘,美味的点心和小食回味无穷,城大的老师同学依然保持联系,感谢香港感谢城大给我留下如此多的回忆,这些必将伴随我的一生;更加感谢国科大,给我这样的机会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教育。

作者简介:张晓丹,国科大电子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实验室2015级博士。导师为焦建彬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验室简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实验室(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em Development LaboratoryPriSDL)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图像和视频理解、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关键目标检测、跟踪、识别与行为分析,多源数据融合与感知等。实验室目前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布朗大学,芬兰OULU大学等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实验室非常重视算法的产业化推广。所提出的部分算法已在几种自主研发系统上实现并在南京军区某部、中国石化及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