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夏季学期】美国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李世东教授来我学院讲授夏季学期高级强化课

  • 日期:2013-07-03
  • 3078

今年夏季学期期间,李世东教授应邀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开设《信号及图像处理的框架方法和压缩感知概论》高级强化课程。

李世东教授于199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于1985年在中科院电子所获电气工程硕士,并于1989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获应用数学硕士。1985-1987年,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的讲师。1993-1994年,就职于美国常青藤联校之一的Dartmouth College,任客座()教授,并与1994-1996年就职于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任客座()教授。从1996至今,就职于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数学系, 并于2000年获终身(tenured) 教职, 2005 年升任终身正教授。

李教授的较新理论成果是与合作者(P. Cassaza and G. Kutyniok)提出的融合框架理论(Fusion Frames),以及新提出的非正交融合框架理论。最新工作是关于信号在框架下稀疏的压缩感知理论和应用。连续15年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也同时持有美国空军研究办公室的关于压缩感知的科研项目。并持有2个专利,另有3项专利在审核中。

李教授在课程的前半部分详细介绍了框架(Frames)、伪框架(Pseudoframes)和融合框架(Fusion Frames的基本理论,其中伪框架和融合框架是李教授结合应用、结合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中信息融合的需求推广出的新理论。除了基本理论以外,李教授还结合实例阐述为什么框架及伪框架理论是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根本方法。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李教授针对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了介绍。压缩感知理论是近几年发展最快、最新、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信息和数学结合紧密的新学科,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与实践的差距,可望把压缩感知推广应用在更多更复杂的信号/图像处理的应用中。  
  
李教授电子信息和应用数学的双重背景使得他对问题的了解更加透彻,对问题的阐述更加深入浅出,讲义推导的教学方式和热烈讨论的学习氛围使得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数学上比较抽象的问题得到更充分的讨论和理解。与此同时,李教授引入了很多他的研究成果作为实例,有些尚未发表,阐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使得即将进入研究阶段的同学们深受启发。
 
照片-李世东.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