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彪院士做客电子学院博学讲堂 解析自主创新科研走向大工程

  • Published: 2013-04-08
  • 2817

3月30日晚7点,中关村校区S101教室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顾国彪做客国科大电子学院第二期博学讲堂,结合三峡发电机案例,讲述了几十年来他坚持自主创新并使科研走向大工程的道路,与听众们分享了自己关于科技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的心得总结。电子学院副院长孙应飞教授、学生主管张启龙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1958年至今,顾国彪一直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工作,带领团队进行三峡水轮发电机的自主研发工作。55年光阴轮转,从基础研究到最后开发出世界最大的水轮发电机(该发电机超负荷运转容量超过了国际上任何一个发电机),对发电机能否进入三峡工程以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质疑也存在了半个世纪,顾国彪坦言自主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同学们说:“希望你们能了解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后少走弯路。”

我国国策从“科教兴国”发展到“自主创新”再到“创新驱动”,足见自主创新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可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还存在着严重的“仿制病”,在科研上依然处在仿制研发阶段,国外没有的东西就不敢尝试,顾国彪发出了“何时走出山寨”的疑问,他说:“你们正处在开拓思维最好的时期”并勉励青年学子们“走出山寨,跳出牢笼”。

机遇与胆略是自主创新不可缺少的部分。顾国彪认为三峡水轮发电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的眷顾,当时我国从国外购入的大型发电机,或是不能正常运转,或是一出故障就容易成为“定时炸弹”,于是给了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发电机一个“同台表演”的机会,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发电机工作稳定,取得了优秀的运行效果。因此,顾国彪强调一定要树立自主创新的自信心。同时他也谈到要“敢于对工作提出疑问”,他23岁时对于别人提出的低温蒸发冷却的观点,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当即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和反对,他认为给大型发电机穿“棉袄”不现实,且压缩机容易不稳定,而这些质疑也在后续工作中被验证了其正确性。

顾国彪将此次讲座称为一次师生“谈心”的好机会,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科学发展规律经验以及对自主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考。他认为对于国外的论文要“参考而不盲目跟从”,因为往往近5年可以发展成为真正成果的科学技术很少体现在论文中,最多写成专利,同学们在写专利时也应注意不要写出所有技术,要保留核心。他还用母校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来提醒同学们,做科研应注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结合传统美德与时代变革,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演讲结束后,许多同学踊跃提问,内容涉及三峡技术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学习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对比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国外科学技术等等,顾国彪院士都一一给予了详尽细致的回答。最后,顾国彪应邀给电子学院博学讲堂题词,他以遒劲流畅的笔锋,写下了“自主创新,强国富民”八个大字,博得场内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在九时左右结束,许多同学仍意犹未尽积极与顾院士交流,虽然顾院士已至耄耋之年,但依旧站着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至十点,他高尚的人品与他的科研故事一样,成为了同学们一生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