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清院士畅谈环境光学监测技术进展

  • 解学辉
  • Published: 2019-12-20
  • 2016

1217日,最新一期院士大讲堂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如约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刘文清院士作了题为《环境光学监测技术进展》报告,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同主办。

会议伊始,光电学院樊仲维院长主持会议,简要介绍了刘文清院士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成果,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始。

 

刘文清院士 “话家常”似的开场白,引起了同学们浓厚兴趣。刘院士讲到科研工作基础非常重要,比如云层中的飞机、海水中的潜艇、人体中的肿瘤,本质上都是强散射介质中的光学成像问题。接下来刘院士就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等谈了自己的见解。讲座分从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浅出、切中肯綮的精彩讲解。

在第一部分基本问题中,刘院士谈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的严重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尚处于第一阶段,大气排放中PM2.5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挑战。在十九大之后,国家采取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等系列行动计划,已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我国PM2.5浓度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

在第二部分技术进展中,刘院士指出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是大气质量提升的推动力。刘院士重点介绍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与应用,以一个个详实的案例展示了科研团队的系列成果,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刘院士还畅谈了大气污染激光雷达监测技术、浮船式水污染在线监测与预警、海洋藻类三维荧光检测、水体环境卫星反演等多项技术成果。

在第三部分发展思路中,刘院士讲到我国要用三个五年计划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并提出了发展规划,如互联网+智慧环保、解决仪器的“空芯化”、提升仪器的可靠性等问题。刘院士以习总书记 “两个一百年”的讲话作结束语,表达了对国科大学子的殷切期望。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光电探测器、遥测技术、精密仪器、海洋排放监测、星载探测、土壤污染分析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踊跃提问,刘院士一一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并掌握一技之长。刘院士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会人员合影(从右到左:卢葱葱、谢品华、樊仲维、刘文清、屈一至、王岩庆)